中国普洱批发网

中国普洱批发网

太和甜茶:传统工艺成就普洱茶产业的新亮点

发布时间:2015/4/27 14:36:51
字号:T|T

图为:人迹罕至的“宝仓山”

普洱市镇沅县振太乡史称太和,古属银生城。其地自古就是茶马重镇:东经和尚寺、按板井入恩乐,上银生城达中原,或越哀牢山金山丫口,上官道进京;西越宝仓山经嘎里渡口(昔归渡口)到大理入川藏;南有“南达桥”(又为“难达桥”)下小景谷通威远厅到普洱府走夷方;东南上老乌山经大石寺到抱母井,沿威远江而下,随澜沧江下南洋。民众从教尚道,知礼善商,响誉四方。诸国臣民到此安家置业,从艺经商;多种文化在此交流融合,共同发展。

大理国破,其遗民南迁与彝族、傣族、拉祜族结盟,使元军突破澜沧江而未能翻越无量山,攻入太和镇。太和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。

太和产茶,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培根树形,采养结合的管理办法。但这里的茶太苦太涩太酽,外人不适,在长期的演化中渐得一款低苦涩、香甜滑、汤明艳,日晒定形,耐存耐泡的茶,其适应了更多人的口感需求。太和一带是家家制、户户用此茶,并随商贾远走他乡。因其味甜,产于太和而名为“太和甜茶”。

图为:“苏大人军师”之后讲述“风云太和”

太和甜茶的“甜”是相对于传统晒青茶而言,也不能达到糖的甜,它只是茶的甘爽回甜。高山茶内含丰富,自是更为甘甜,但同样有苦带涩,所以冲泡时水温不用太高,且要少闷快出汤,投茶也不用太多,否则会苦涩上扬。存放经后发酵、陈化更显太和之甜。太和甜茶的兴起,让太和步入鼎盛,其几大家族的茶更是声名远扬。段氏总结前人经验,对制作中的副茶进行有目的的引导,进一步丰富了太和甜茶的品种内容,得到广泛的赞誉。太和甜茶盛极而衰,被简单更甜、加糖而成的“糖茶”所替,渐淡出于世,淹没在历史之中。

段氏后裔段苹,机缘巧合再制太和。她多方打探、四处追寻,渐入此道。文兴村与段苹家仅一山之隔,试制太和甜茶时常来此。她认真的考察每一个村寨,制出的茶也很有风格,特别甜滑。正是这里制的茶得到了前辈们的肯定。在这里她总结归纳、发掘整理出制作工艺,全面系统的掌握了加工方法,固定了每一个生产步骤,把经验感知作理性分析,开始数据化、标准化研究,为规模化生产奠定基础。综合考虑,文兴是最理想的建厂之地。

图为:北方茶商入厂考察

文兴处振太乡西南,经20公里山路可到乡政府,属无量山宝仓山段一村,村南北各有过山丫口达嘎里渡口,山脚有“南达桥”通普洱府;史上就广种茶,从没把茶园抛荒,更没砍毁。反而进行自我选育、引种培植,改良品种、扩展面积。在村两委的带领下,掀起了新的种茶热潮,且种的多是地方良种“文和大白”。

段苹早有到此建厂之意,时常关注文兴茶业,保持与村两委沟通。2006年应乡党委政府之邀回乡考察,但时机不成熟未成行,今见此更坚定了决心。2009年在文兴村对口帮扶单位县民政局的邀请下,决定投资建厂。其夫李琨觉得还不把稳,又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“普洱贡茶制作技艺”的项目代表性传承人“李兴昌”一同前往考察。李老师考察后大赞茶品质之高,面积之大,村民如此热情,地方党委政府之诚意。希望我们抓住机遇,把握时机,传承技艺、造福家乡

图为:深山中的“太和园”

2007年是普洱茶最惊心动魄的一年,部份人赚得盆满锅满,部份人赔得倾家荡产;商海沉浮,谁能称雄?唯一赢的就是茶农,就是“普洱茶”;经过07风波,普洱茶是名声大噪,世人皆知,全国上下都在研究它。人们对它是又爱又恨。段苹夫妇虽通晓普洱茶,但不得商道,更没把握住机会,反把多年积蓄赔得精光,不得已又入困鹿山茶厂工作。虽过几年,稍缓过来,还是心有余悸。妻在县城开“天上人间”茶楼,推介太和甜茶,广交朋友,结识客户,积累资金。觉得有必要建个厂,搞个基地,确保下一步的发展,完成老祖的遗愿。

经07风波后,茶市低迷,农民的承受力不足,茶园被抛荒砍毁,有的直接放火烧,正寻找替代物种植,茶园大不如前。见此情景,段苹心在流泪,更坚定了建厂的决心。在这看不到希望时投资,李琨有所犹豫,对妻说能否缓一缓,看看再说。当看到村规划的厂地,海拔高达2150米,四周无树,无水源,不宜建厂,不适长期居住。位置偏,没在茶区中央,不便生产管理。地远路难行不说,最重要的就是没通动力电,不能进行规模化生产,对此更加担心。虽有诸多不如意,但不接受安排往后很难开展工作。几经斟酌,在地方保证建厂就通电的前提下,决定马上开工。村民看到我们的所为后重拾信心,重新打理起茶园,并在建设中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,祈盼早日建好投产。

图为:有关部门深入调研“太和文化”

所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,用老百姓的话讲就是“足铁的炮不响”,厂建好而电不通!了解才知电力系统改革,管理权收归,大项必经上级审批。而文兴由于各种原因,至今没交上第一次通电的费用,审批通不过。但段苹克服万难,用传统工艺制得茶,并圆满参加镇沅二十周年县庆。太和甜茶还被定为振太特产赠予各方嘉宾;这一切都是无偿的,为的是让祖传的技艺得到现实的检验。多年的付出得到肯定,效果极佳。可洽谈者到厂一看都傻了!

没电不能规模化,量小满足不了要求,不能实现产品的商品化之作坊式生产,虽品质佳,但质量不稳定,而且差异大难以形成风格,很难培养消费群体、忠实粉丝。多年的发掘整理试制太和甜茶,消耗了积存,又经07风波后元气大伤。厂建好,眼看就要扬帆起航,却没动力,而任其漂泊;李琨的普洱茶正有起色,见妻百般坚持,就辞了工作,到文兴一同坚守,并到普洱市茶源广场开店推介。

没有形成生产力,夫妻俩就改变方向,转而教授村民茶园管理采摘,大搞基地建设。告诉村民一定要坚持传统的采养种植管理法,这是与现代茶园本质的区别,制出的茶一定会得到认可,只有坚持才有希望。在村民的支持下,在党委政府的帮助下,决定成立“鹿鼎茶业专业合作社”带领乡亲们一同致富。开会那天,农牧局来了,县茶办来了,地方党委政府来了,而主角们更是欢天喜地,积极踊跃,现场就报名160余户,最终得社员240余户,茶园5000余亩,成立了合作社。

图为:媒体采访报道“藤条茶”

长期的坚持得到多方肯定,乡党委政府认为太和甜茶是地方特产,具有文化内涵,传承正遇困难,有必要申请非遗保护。在接到文化站上报后,县文化局组建工作组深入太和考察研究,积极组织,充分论证,上报市局申请保护,获通过并省级备案,段苹也被列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。至此,我们才明白了太和甜茶是啥!

段苹虽看过喝过太和甜茶,但父辈无制。重制得益于口头相授的祖制家训:“请仙子认亲人日月同辉,迎红夜财入室情定终身;太和家兴。(也有“传芳留名”)虽系统的发掘整理出制作技艺,但一直认为它是小种普洱,应归普洱茶类。听专家一讲,才明白它实为红茶,是云南传统红茶。它与现代技术管理采摘加工的滇红有质的区别。它没有全发酵,更没高火提香,具有普洱茶一样的储存收藏价值,是传统工艺的活化石,是普洱茶种质资源丰富、文化多样的又一力证,是他们长期找寻的东西,是民俗文化与传统技艺结合之魂宝,一定要好好珍惜。得到专家如此评价,身感压力培增,怕愧对家乡父老。

专家初步设计规划,整个茶区建四个初制所,一个精制厂,一个太和茶庄园,形成年产200吨的规模;发展不局限于茶,它只是个载体,要挖掘内涵。要通过它来展示太和文化、传统技艺,让海内外侨子寻根问祖、品茗游山;发展不要仅限于文兴,要着眼全县放眼全市、放眼各普洱茶山。帮助他们把老祖宗留下的利用好,更要保护好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,先得修路,保证一年四季能通车上山,有便捷的交通才能迎来国内外访客,才能得到传扬;对于太和甜茶,你们虽已做了很多,但这仍只是个开始,要极积配合,协助地方,完成申报,争取早日成为国家级项目。

图为:多种文化共生的“太和谷”

县茶业局知是一宝后,上报普洱市茶业局。在各级党委政府及各相关职能部门的帮助下,公司基地纳入市生态茶园改造,被县列为“县长示范园”建设。后又通了电,建设了规范的加工厂。太和甜茶还代表普洱地方特产参加“中国——南亚”首届博览会。市委书记、市长亲临展馆指导工作,当着众媒体之面,连喝数杯,给予极大的支持。在会上引起哄动,前景光亮、潜力无限,将打造成“世界茶源,芳香镇沅”的又一名片。

时为普洱市茶业局文化品牌科长的包忠华深入考察“太和甜茶”后认为,此技术对我市茶产业的发展有借鉴意义,值得深挖,并提升命名为“普洱晒红”。要做大做强“太和甜茶”,我们必须开展更大范围的合作,整合资源,晒红普洱,唱响太和。我们实行了走出去引进来的战略,站在更高的层次看待太和甜茶,以它为蓝本,制定标准,传授技艺,严控质量。与“天下普洱茶国”开展合作,公司总经理被聘为“普洱晒红”顾问,在普洱九县一区传播晒红文化,助“晒红普洱”成就产业新亮点,并与“天下普洱茶国”董事长包忠华先生进行深度交流,助其推出“藤条茶”——云茶古代商品化的活见证、老乌山——中国藤条茶之乡、普洱茶之仓——“大自然仓”等;发掘传统、正本清源,逐步丰富完善普洱茶体系。“天下普洱茶国”的普洱晒红产品也将在2015年的普洱交易会上隆重推出,并邀请全国知名专家企业人士同探发展之路。“太和甜茶”的2015注定是不平常的一年。

图为:不为世事所动的“太和古茶树”

与天下普洱茶国公司的合作,把太和甜茶的制作技艺推向全市推向全省,实现了跨越。晒红的开发,也仅开发了太和甜茶系列产品中的一类。除研制开发产品外,我们还可深挖它,研究它的地域性、民俗性、历史性及现实意义。研究云茶古代产业化商品化的起源,云南茶业的传统采养法,中国茶文化的传播路径,云茶与中原的交流融合。由它及普洱晒红,及云南传统红茶,及普洱茶,促进云茶的健康发展;太和甜茶身后还有很多很多的未知,茶文化的研究需要各行业各部门的介入,让我们一同努力,晒红普洱,唱响太和。

段苹夫妇现拥有“濮露甘百纳”“太和岩甜”“仓山雪”“段氏太和”“振太晒红”等多个品牌,设计了“祖国山河、普天同庆、太和家兴、金玉满堂、情定终身、日月同辉、段氏佳茗、仓山润雪”八个系列产品,做足了战略储备。总体规划分步实施,争取在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帮助下,早日实现目标。风起云涌的今天,段苹坚守祖训,深深体会到“做茶如做人、做人如做茶”、“人茶相通、品茗知人”。

图为:太和人在有计划的改良选育茶种

作者简介:李琨,原名“李坤”,哈尼族,1974年10月1日生于镇沅九甲。自幼受父影响热衷于种植。92年高中毕业入“思茅烟叶复烤厂”,98年停产待岗之后,与女友同发掘复兴“太和甜茶”。为制太和寻遍众山,终有所得。2003年成体系的整理出全套技艺,2010年实现规模化生产,现又成立“鹿鼎茶业专业合作社”带领乡亲们一同制茶。2014年被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促进会聘为传统红茶顾问。2015年被聘为普洱市茶国公司晒红顾问,以“太和甜茶”为范本,传授晒红技艺,组建“普洱晒红兵团”。

作者:李琨  来源:普洱中国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