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普洱批发网

中国普洱批发网

回忆爷爷:酽茶浓情

发布时间:2014/5/4 14:41:31
字号:T|T

以茶待客其实是有些讲究的,稍微富足一点的家庭会备着两种以上的茶叶,主人根据来客的不同身份冲泡不同的茶叶。这倒不是说主人嫌贫爱富看人下茶,而是不同类型的茶叶有不一样的功效,甚至具有不一样的社会功能。如果姥爷舅舅来了,就会把家里的上等茶拿出来,还会多下点茶,喝久了再换一壶茶,至少也是再续上一把茶,顶顶茶水的味道。表叔表哥来了,冲一壶普通茶解解渴,不怠慢他们,意思到了就行了。这是根据身份下茶,还有就是会喝茶和不会喝茶的客人,也会区别下茶。所谓会喝茶无非就是经常喝茶,喝多了自然有味觉上不同的体验,对这样的高人也要另眼看待,下好茶还要多下茶。

有一年春节,去给我潍县九中的历史课老师刘少帝拜年,家人泡了一壶茶端上来,刘老师打开茶壶盖瞅了一眼,就去倒了又重新泡了一壶。刘老师说以茶待客,清汤寡水,是对客人的不尊重。过去的老人们非常注意这点,端起碗一看茶的颜色就知道主人家的态度,应付了事还是酽茶情浓,都在这壶茶里。刘老师说,这是茶礼。他还讲了一个说法,叫做“端茶送客”,什么意思?话不投机,茶喝着也没滋味,直接吆喝送客还说不出口,就拿茶说话。要么就是茶壶的水倒干了不再续水,要么就是客人茶碗里没水也不再倒,最狠的是把茶壶茶碗撤下。明白事理的客人一看这阵势,知道主人下逐客令了,立马起身告辞。刘老师这么说,也是这么做,我每次去看他总是被茶水灌个肚儿圆。酒不够茶来凑,十几年前我敬爱的刘少帝老师就严禁学生酒后驾自行车了。

爷爷活着的时候,就是三个爱好,抽烟、喝酒,再一个就是喝茶,而且是酽茶。退休之前,爷爷是个火车司机,与奶奶住在张店,我对于他的生活习性知道不多。年岁大了不再开火车,爷爷就经常回老家与我们住在一起,我才知道一些爷爷的生活规律。他早晨起床之后的第一件事不是洗刷,而是喝一壶很酽的花茶,喝完这壶茶大约需要半小时的工夫。此后再洗把脸,倒上一杯坊子白酒,用半小时的时间吃完早饭。可能是人老了的关系,爷爷吃饭、喝酒、喝茶,喜欢有一个孩子坐在身边。其实,老人家的话并不多,我想他只是乐意享受这样的感觉。那时候,我父亲在青岛工作,也是一名火车司机,回家的时间不多。哥姐都有工作,母亲忙里忙外,陪爷爷的活儿就经常落在我的肩上。

记得爷爷喝的茶,那是相当酽,倒在茶碗里都是黑糊糊的。我好像曾经趁着爷爷不备尝了一口,真苦,从那以后一直到上大学就没有再喝过茶。爷爷喝酒很是讲究,一是喝高度坊子白干,纯粹的地瓜干烧酒。二是热酒,把酒倒进一个锡制的酒壶,把酒壶放到一碗热水中烫上几分钟。三是小口喝酒,酒烫好了倒在小杯里,闻着酒香,咂摸着慢慢下咽。品尝享受,是中国酒文化的核心部分。但是,爷爷喝茶还不太讲究,可能受当时条件的限制,不论春夏秋冬都是喝一种茶—茉莉花茶。现在看,冬天喝花茶是可以的,暖胃舒心,当然最好是普洱。估计爷爷这辈子都不一定喝过普洱,别看老人家是八级工,当时每月有83块钱的工资,但那时候有钱买不着东西。夏天炎热,最好能喝一点清淡的绿茶,春秋两季则可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,乌龙茶、红茶都行。

爷爷为什么爱喝酽茶?他感觉茶越酽越好,喝起来味重带劲。再一个还是实力和面子问题,喝酽茶是实力的象征,传出去有面子。爷爷肯定不会想到茶叶用量是泡茶技术的第一要素,虽然有不同的茶类,每个人的饮茶习惯不尽相同,基本标准还是有的。一般来讲,一克茶配水50毫升为佳,现代品茶师品茶的标准是3克茶叶兑150毫升水,冲泡5分钟。爷爷喝的酽茶最多3克茶兑50毫升水,我等小孩是难以下咽的。有一个知识,茶叶的质量越好,下的茶叶就应该越少;茶叶质量越次,下茶的量就得越大。所以,现在判断爷爷那时候喝的茶,质量都不咋的。茶叶量大,泡茶的时间要相对缩短,还要不断冲泡,这样倒出来的茶水才不至于太过浓酽。

听说奶奶对爷爷极爱烟、酒、茶非常反感,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以不动这三样为基础。受奶奶的“三反”影响,父亲、哥哥都是烟酒不沾。爷爷几乎没有什么业余爱好,就是喝酒喝茶抽烟,在他工作了一辈子的张店机务段,他是出了名的为人厚道老实,工作卖力。对孩子们也是宽宏大量,容易满足,从不提让孩子们为难的事。我经常想起爷爷喝酒喝茶时的样子,满脸的笑容,一派气象万千的幸福,真是得道了。爷爷生于1914年农历五月初七,今年100岁,仅以此纪念老人家。酽茶一壶,情深如海,小文一则,此情绵绵。